Page 65 -
P. 65

歌聲似的 (C)走進蟬聲的世界裡,正如欣賞一場音樂演唱會一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
                 (D)車停處有一家低簷的人家,在籬邊種了好幾棵複瓣的梔子花,那種柔和的白色是大桶
                 的牛奶裡勾上那麼一點子蜜

                                                                                                                      解答 C
    解析 (A)以聽覺(狂烈呼嘯、聲勢赫赫)寫視覺(雲) (B)以聽覺(渺茫的歌聲)寫嗅覺(清

               香)。朱自清〈荷塘月色〉 (C)聽覺摹寫,並未將感官移植。簡媜〈夏之絕句〉 (D)以味
               覺(牛奶裡勾上那麼一點子蜜)描寫視覺(柔和的白色)。張曉風〈詠物〉
( )15.下列各文句中,何者運用「轉化」修辭? (A)山嶺線便全都浴染在那如煙的藍色裡,彷

                 彿那顏色也一層疊著一層,漸遠漸輕,滿含著柔情 (B)由於沒有了樹林的遮擋,風稍大
                 了,夾著凌晨近四時的森冷寒氣,從難以辨認的方向綿綿襲滲而來 (C)南峰則是另一番
                 形勢:呈曲弧狀的裸岩稜脊上,數十座尖峰並列,岩角崢嶸,有如一排仰天的鋸齒或銳牙
                 (D)阿里山山脈一帶,則遠遠地橫在盡頭,有如屏障一般,山與天也是同樣粉粉的淡藍,
                 只是色度輕重不一而已

                                                                                                                      解答 A
    解析 (A)「滿含著柔情」為擬人化修辭 (B)觸覺摹寫 (C)譬喻(明喻) (D)譬喻(明喻)
( )16.以下這兩節文句,皆採用了什麼修辭法? (甲)就在那光與色的動晃中,忽然那太陽,像

                 巨大的蛋黃,像橘紅淋漓的一團烙鐵漿,蹦跳而出,雲彩炫耀 (乙)白絮般的團團雲霧,
                 則在那些墨藍色的齒牙間自如地浮沉游移 (A)譬喻 (B)感歎 (C)借代 (D)排比

                                                                                                                      解答 A
( )17.「而在東方天際與中央山脈相接的一帶,在這些喧囂狂放的飛雲下, (甲)顏色分為好幾

                 個層次 (乙)赭紅的、粉紅的、金黃的、銀灰的、暗紫的 (丙)卻另有一些幾乎沉沉安靜的
                 雲,呈水平狀橫臥 (丁)彼此間的色澤則細微地不斷漫漶濡染著 毫無聲息,卻又莫之能
                 禦的。」依其文意,正確的順序應是: (A)乙丙丁甲 (B)甲丁乙丙 (C)丙甲乙丁 (D)
                 丁丙乙甲

                                                                                                                      解答 C
( )18.「這個時候,光和風雲,以及其他什麼時候的雨雪雷電,都瞬息萬變地在這個山間世界裡

                 作用嬉戲,讓山分分秒秒地改變著它的形色與氣質。然而就在那捉摸不定的特性裡,透露
                 的卻又是巨大無朋,如如不動的永恆的東西。」下列文句,何者與其意義相近? (A)玉
                 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B)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
                 (C)夫風無雄雌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也 (D)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
                 流,故能就其深

                                                                                                                      解答 B
    解析 (A)說明積善成德者,聲聞自彰。荀子〈勸學〉 (B)說明表象改變,但本質不變。蘇軾〈赤

               壁賦〉 (C)說明憂樂取決於自己的心境,與外在環境無關。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D)
               說明王者不拒絕百姓,方能成就偉大之業,言有容乃大。李斯〈諫逐客書〉

                                                            - 62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