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P. 63

解析 (A)景象/景象。范仲淹〈岳陽樓記〉 (B)搖曳的樣子/搖曳的樣子。白居易〈與元微之
               書〉 (C)昏暗的樣子/昏暗的樣子。范仲淹〈岳陽樓記〉 (D)高峻凸出的樣子/顯露、
               傑出的樣子

( )6.中國人的構詞型態,有一種是合兩個音節而成一個詞,只有單一的意義,分開後不能單獨
                 成詞,我們稱為「雙音節衍聲複詞」,古人又稱為「連綿詞」。其中「聲母」相同的稱為「雙
                 聲衍聲複詞」,「韻母」相同的稱為「疊韻衍聲複詞」。請問下列何組的構詞方式均為「疊
                 韻衍聲複詞」? (甲)崢嶸 (乙)嶙峋 (丙)氤氳 (丁)崎嶇 (A)甲乙丁 (B)乙丙丁 (C)
                 甲丙丁 (D)甲乙丙
                                                                                                                      解答 D

    解析 (甲)疊韻衍聲複詞 (乙)疊韻衍聲複詞 (丙)疊韻衍聲複詞 (丁)雙聲衍聲複詞
( )7.「像颶風中翻飛的卷絲,像散髮,狂烈呼嘯,洶洶衝捲,聲勢赫赫,一直覆壓到我眼前和

                 頭上,如山洪的暴濺吟吼,如宇宙本身以全部的能量激情演出的舞蹈。」有關上述這段文
                 句的敘述何者有誤? (A)這段文字所描寫的對象是「大幅大幅成匹飛揚的雲」 (B)「像
                 颶風中翻飛的卷絲」描繪出絞扭糾纏的樣子,極具動態感 (C)「如山洪的暴濺吟吼」一
                 句具體寫出被描寫對象的形象以及聲音 (D)「聲勢赫赫」與〈勸學〉文中「無赫赫之功」,
                 兩個「赫赫」皆有「顯盛」之意

                                                                                                                      解答 C
    解析 (C)用以形容雲如山洪的氣勢,只具體描寫雲的形象,再誇飾轉化,而非描寫雲的聲音
( )8.下列文句何者運用了轉化修辭? (A)自從出了冷杉林,進入海拔約三五五○公尺的森林

                 界線以後,已因成員體力的不一而斷隔為好幾截 (B)路愈往上愈坎坷,呈之字形一再轉
                 折,沿鬆脆的石壁而上。我儘量調整呼吸,配合著放下每一個斟酌過的步伐 (C)嶔奇孤
                 絕,冷肅硬毅,睥睨著或遠或近地以絕壑陡崖或瘦稜亂石斷然阻隔或險奇連結著的神貌互
                 異的四周群峰,氣派凜然 (D)我找了一個較能避風處,將身體靠在岩石上,也讓震撼的
                 心情慢慢平息下來

                                                                                                                      解答 C
( )9.「像颶風中翻飛的卷絲,像散髮,狂烈呼嘯,洶洶衝捲,聲勢赫赫,一直覆壓到我眼前和

                 頭上,如山洪的暴濺吟吼,如宇宙本身以全部的能量激情演出的舞蹈」。上文屬於譬喻修
                 辭的「博喻」。下列何者亦屬於此種用法? (A)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
                 水落而石出者 (B)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聖心備焉 (C)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 (D)
                 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至於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解答 B
    解析 (A)排比。歐陽脩〈醉翁亭記〉 (B)「積土成山……」及「積水成淵……」皆為喻依,用

               以說明喻體「積善成德……」。《荀子‧勸學》 (C)錯綜(抽換詞面)。李斯〈諫逐客書〉
               (D)明喻。曹丕《典論‧論文》

                                                            - 60 -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