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 -
P. 12

注釋:
   國亡捐瘠:人民沒有因飢餓而相棄或病瘦。「亡」通「無」。捐,棄也。瘠,病瘦。
   游食之民:游手好閒,坐吃白食之人。
   地著:定居一地,而不遷徙。
   輕煖:質地輕暖的衣服。煖,音ㄋㄨㄢˇ,通「暖」。
   甘旨:美味的食物。
   農桑:農業生產活動。
   倉廩:糧倉。廩,音ㄌㄧㄣˇ。

( )(1)「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湯、禹」一句的意思為: (A)當今土地之大、人口之眾,
不亞於湯、禹的時代 (B)現今為太平盛世,卻無湯、禹般之聖王 (C)如今的土地與百姓皆不及湯、
禹之時 (D)因環境不如湯、禹之時,人民多避居海外
( )(2)由「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可知,農
業社會的人們應有何特質? (A)不事生產 (B)不知厭足 (C)安土重遷 (D)離鄉者多
( )(3)下列文句,何者具有因果關係? (A)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 (B)民貧則姦邪生 (C)
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D)夫寒之於衣,不待輕煖
( )(4)下列「 」中的字詞解釋,何者錯誤? (A)而國「亡」捐瘠者:死亡 (B)而「畜」積未及
者:通「蓄」,積 (C)不待「甘」旨:美味的 (D)「薄」賦斂:減輕
( )(5)「夫寒之於衣,不待輕煖;飢之於食,不待甘旨;飢寒至身,不顧廉恥。」由此可知,治國
之道應使人民: (A)擁有一技之長 (B)熟諳農事紡織 (C)培養道德觀念 (D)衣食足而後知榮辱

                                                                             解答 (1)A;(2)C;(3)B;(4)A;(5)D
   解析 語譯:賢明的君主在上,人民之所以沒有挨餓受凍,並不是他能種糧食給人民吃,織布帛給

             人民穿,而是他能替人民開闢財源。所以堯、禹遭遇九年水災,湯遭遇七年旱災,可是人民
             沒有因為飢餓而互相遺棄或病瘦,這是因為積蓄的糧食多,事先早有準備。現在全國統一,
             土地之大、人口之多不亞於湯、禹的時候,並且沒有連年的水旱災害,可是糧食的積蓄卻不
             如禹、湯的時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土地還有潛力未完全利用,人民還有勞力未被發揮,
             可以生長糧食的土地沒有完全開墾,山林水澤的資源沒有完全開發,社會上還有游手好閒,
             不勞而食的遊民,人民還沒有全部從事耕種。人民生活如果貧困,就容易做出姦詐邪惡之事。
             他們生活貧困,主要是由於糧食不足,糧食不足是由於沒有人從事農業生產,不從事農業生
             產,便不會在農村安家,不在農村安家,便容易離開家鄉,百姓像鳥獸一樣四處謀生,即使
             建築高聳的城牆、深深的護城河,制定嚴格的法律、沉重的刑罰,還是無法禁止百姓觸法。

                   當人在寒冷的時候,不會等有輕暖的衣服才穿;當人在飢餓的時候,不會等到有美味的
             食物才吃;人在面臨飢寒的時候,就顧不得廉恥了。人的常情是一天不吃兩頓飯就會飢餓,
             一年沒有添製衣服就會受凍。當肚子餓了卻沒有東西可吃,身體冷了卻找不到衣服可穿,就
             算是慈愛的母親也不能保全她的子女,君主又怎麼能擁有百姓呢!聖明的君主了解這個道
             理,所以使人民積極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同時減輕賦稅,擴充積蓄,充實糧倉,防備水旱災,

                                                           -9-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